欢迎您光临!请【登录】【注册】    收藏本站 020-2901 1314 2054859673
面授辅导 网上辅导 教材购买
热门搜索:报考时间 网上报名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成考教材
首页 网上报名 考前培训 网络课堂 教材资料 报考须知 招生院校 考试大纲 志愿填报 关于我们
实用资讯 全国政策 广东政策 最新资讯 考前辅导 网上学习 教材订购 学习资料 广州天河 广州越秀 广州同和
成考新闻 考前须知 常见问题 经验交流 学习方法 查询中心 试题大全 下载中心 广州南沙 广州新市 全部展开
资讯详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试题大全 >> 专科起点试题 >> 民法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试要点:名誉权
时间:2015/3/4  来源:网络  作者:广东成考网  浏览:1532 次
导读: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试要点:名誉权

名誉权

名誉,是社会对一个人社会地位、贡献、人品、才能和能力等方面的社会评价。对他人的社会评价应当公正、客观,不得任意诋毁、贬低。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的 社会影响和人格尊严。《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 誉。”

名誉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名誉享有不受他人损害的权利。采用侮辱、诽谤、捏造及散布虚假的事实、捏造或传播流言蜚语等方式损害公民名誉的行为,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行为包括:

1.侮辱:构成要件为故意行为(以侮辱他人人格为目的);采取公然的方式进行。

2.诽谤:构成要件为

(1)故意——以贬低他人人格为目的。诽谤不同于检举失实,以正当手段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即使检举、控告的事实与实际不符,以不认为是诽谤;

(2)捏造虚假的事实——包括编造谣言、故意传播谣言、传播道听途说的传言。行为的特点是捏造、虚构事实。不论是自己捏造,还是故意传播虚假的事实,都可以构成诽谤;

(3)散布虚假的事实——以一定的方式将虚假的事实传播。不同于举报或向国家有关机关的控告。向国家有关机关、组织检举或汇报,不会造成虚假事实在社会上的传播,不会构成诽谤。

【上一篇】: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试要点:隐私权
【下一篇】: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试要点:肖像权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
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 2021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种内与种间关
2021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种群及其基本 2021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2021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2021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购物流程  |  分享到:
Copyright @ 2006-2019 广州木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内所有资料 粤ICP备14072984号
在线聊天
live chat